一、信用管理专业定位
信用管理专业主要研究管理学、经济学、信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,了解信用管理的国际惯例及相关的法律、规则,进行个人或企业的资信调查、信用评级、信用管理等。例如:企业贷款时企业资产、信用的调查、评级,信用卡办理时对个人还款能力的评估等。
信用管理专业是学校发展建设的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之一,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学校“多学科协调发展”,服务于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信用体系建设,以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,旨在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等全面发展,具有扎实的经济学、金融学、信用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、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,掌握金融投资、数理统计分析、数据挖掘、区块链应用等专业技术和方法,具备信用风险识别、度量和管理的专业能力,能够胜任金融监管部门、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部门、征信评级等信用信息服务机构、企业风险管理部门、金融科技数据分析部门相关工作,成为具有风险管理意识、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、复合型信用管理专业人才。
三、培养规格
学制:基本学制四年,修业年限为三到七年。
学分: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 164+4 学分。
授予学位:毕业生符合《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分制学士学位授予暂行办法》规定的条件,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。
培养要求:
(1)具有独立的人格、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,高尚的道德情操,坚定的职业操守,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;
(2)掌握金融学和信用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,系统的了解信用管理相关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,掌握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和信用风险管理知识,了解社会诚信、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前沿问题与发展动态,能够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对信用管理领域问题进行分析;
(3)掌握信息处理方法和专业分析技术工具,能够应用软件进行简单的建模和量化分析,灵活运用现代信用风险识别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;
(5)掌握一门外国语,具备基本的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能力;
(6)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,了解信用管理的国际市场惯例和新动态,适应信用服务业务国际化发展的市场需求;
(7)具有进取精神,有较强的学习能力,了解金融行业及信用管理行业发展的趋势,适应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区块链在信用领域的应用与发展。
四、课程体系
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164+4学分。其中:通识必修课≥29;通识选修课≥10(其中,公共艺术类≥2且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》≥1) ;学科基础模块 44 学分;专业必修模块 51 学分;专业选修模块 22 学分;跨领域选修模块 8 学分;素质拓展课≥4(其中,劳动教育模块≥1);毕业总学分≥168。
核心课程:微观经济学、宏观经济学、商务统计学、金融计量学、金融学原理、信用经济学、信用管理学、金融风险管理、信用评级、征信理论与实务等。
主要实践教学环节:大数据信贷风控实训、区块链金融应用实践、企业经营模拟综合实验、信用管理综合模拟实践、社会实践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设计(论文)。
五、师资队伍
信用管理专业教师人数为 9 人,其中教授、副教授占比60%;博士 硕士9 人;双师型教师占比66.7%。
学科背景:银行证券相关专业人数为4人,占比44%;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、2人,占比22%,金融学专业技术人才3人,占比34%。
六、教学条件
信用管理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完善,100%使用多媒体教学。已建成包括信用管理模拟实验室、证券交易模拟实验室、外汇及期货交易实验室、全时空智慧综合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。建设校外实践基地20多家,包括银行、证券公司及各行各业的企业等。
七、毕业生就业前景
信用管理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,从总量上看,我国信用管理人才存量缺口150万人,每年新增缺口1.5万人。据国家商务部统计,在今后5年内,我国将至少需要50万名信用管理经理,200万名信用管理人员,几乎所有企业都将建立起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管理部门,因此,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。
信用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金融监管部门 、银行、证券公司、保险公司、咨询公司等从事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,还可以进入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从事资本运作、财务管理等工作。